雅安市政務服務中心: 目前,調配的醫療物資基本能滿足需要,板房問題已解決。但由于交通擁堵,醫療物資運送存在問題。因進入災后防疫關鍵時期。急需消殺用品若干,亟待解決。 中國國際救援隊: 提醒災區群眾,目前切勿返回家中拿取物品,防范余震造成本可避免的傷害。 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省地震局緊急提示:目前蘆山地震余震不斷,民眾在搭建帳篷時務必注意選址安全,避開高樓、危房、圍墻等易發生墜物、倒塌危險的地方,以免發生強余震時造成新的傷害。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震后,怎么幫助孩子?如何緩解地震對兒童的心理壓力,盡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社會心理支持,是震后最緊迫最挑戰的任務之一:陪伴很重要;引導他們多種途徑表達不安和恐懼;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作息習慣;密切關注孩子,以防走失、被拐等。 張泉靈: 在震區有兩件和地質次生災害有關的事恐怕必須著急重視起來了:一是道路上方的危石必須清晰標注,隨時有人觀察,防止通行和搶修人員的二次傷害。二是災區百姓,特別是鄉村災民的臨時安置點選擇,危屋房、河邊、搭得太密,這樣搭法,太危險了。災區地質災害范圍大,隱患多,擔心啊。 范劍平: 這次地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如何?雅安地區經濟總量在全國經濟總量中占比僅為0.07%左右,此次地震的嚴重程度小于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破壞造成的損失和重建拉動的需求在相關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不會改變供求關系格局,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有限,宏觀經濟將延續前期運行邏輯。 楊錦麟: 民間救援讓人欣慰讓人憂,因救援力量無序涌入雅安,造成災后36小時內,雅安生命通道堵塞,阻礙專業救援和急需物資的進出。讓民眾的熱心能夠理性、有序、持續地為災區添磚加瓦,是震后亟須反思的問題。呼吁:救災不一定到現場,真心守望也是力量。 廖智: 進入蘆山救援的人雖多,可大家都像趕集似的一窩蜂涌向人最多的地方,實際上沿途很多岔路、斜坡往里走,都能找到房屋垮塌或受損的百姓,他們沒有住處,下了雨不敢進屋又沒地方躲。23日我們一路挨家挨村地走,給他們送上塑料布,幫忙搭建帳篷,他們說:還以為我們沒死沒傷就沒人理了,幸好你們來了。 閭丘露薇: 如果有抗震設計,倒了就要查問題。如果沒有,新建筑要加上,老建筑要加固,包括自建房。防震設計,就是保障主體結構,讓里面的人有時間逃生。哪里援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筑是否符合標準。 賈西津: 民間機構救災用武之地何在?民間力量介入救災最合適并且有效的時期是災后幾天甚至幾年的后續階段,災后當媒體焦點和人們視線轉移時期,恰恰是災區更需要援助的時候。 李連杰: 救災一般分三個階段:一是72小時的黃金救助期,主要挽救生命;二是7至10天的暫時過渡期,保障災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災后重建期。再分享一次:壹基金是一個獨立的組織,不需要向任何政府部門、組織、個人,交任何形式的管理費。善款嚴格限于三個階段的救災使用,即黃金救助期、暫時過渡期和災后重建期。 韓詠紅: 經歷過災難又挺過來的社會,果然是比原先更強韌與沉著。有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的洗禮,再加上輿論界對2011年日本海嘯后日本媒體職業操守的觀摩,中國的救災工作出現了更專業、冷靜與自制的精神追求。至今的各種跡象也顯示,中國民眾對國家救助體制報有信心。 廣西高速交警十四大隊: 理性救災 也是一種支援。雅安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不少人摩拳擦掌,想到現場出一份力。但無論從現場記者還是相關部門得到的消息,都是此次地震災區處于河谷地帶,空間小,道路窄,交通差。加上余震不斷,去現場很有可能“幫倒忙”。理性救災,曲線救災,也是支援災區的好辦法。 雁春秋: 人人都可成為“心靈志愿者”。救援需要理性和秩序,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一切行動遠遠旁觀。即使不能遠赴災區,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心靈志愿者”,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為抗震救災出一份力,哪怕只是用微博為亟待救援的生命搭建起一條網絡生命線。 西京學院: 一個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一個群體的生命是強大的。生命的偉大在于心與心的相通,在于手與手的相牽。高三學生們在震后進行露天的學習,再次證明:地震震不碎孩子向往學習的心,再大的災害,再大的困難,我們一定努力戰勝。 科學松鼠會: 地震時究竟應該怎么辦?伏地、遮擋、手抓牢。可鉆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心理準備。切勿靠近窗戶,以防玻璃震破。切記!不要慌張地往室外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