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住宅樓市從去年開始回暖,吸引大量買家入市。與美國大中城市住宅地產成交量價齊增的勢頭相比,更能反映實體經濟走勢的商業地產復蘇則明顯慢半拍。這種溫差并非偶然,表明美國實體經濟要迎來快速增長尚需時日。
美國知名地產研究機構雷斯公司(Reis In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全國的辦公樓空置率為17%,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但仍大幅高于金融危機前2007年12.5%的水平。由于美國企業主對辦公樓的需求不強勁,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辦公樓的年平均租賃價格為每平方英尺28.66美元,尚不及2008年的水平。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美國經濟要延續當前的慢速復蘇,美國辦公樓空置率要降低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這可能還需等上五年光景。
辦公樓并非美國商業地產復蘇緩慢的唯一個例。居民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零售商場的租賃情況可以直接反映美國經濟增長的脈象。調查了全美79個城市的雷斯公司數據顯示,美國零售商場的空置率在今年一季度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10.6%,但比2005年的歷史低位6.7%還是高出一大截,當季全美零售商場的年平均租賃價格為每平方英尺19.18美元,租金依舊低于2008年。
美國住宅和商業地產之間的溫差提醒我們,需要客觀看待美國此輪經濟復蘇脈象不強的特征。
和很多發達國家經濟相似,美國經濟目前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和流動性過多的難題。雷斯公司的經濟學家瑞安·塞韋里諾認為,除非美國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對商業地產的需求將維持在低位,商業地產空置率下降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連續14個季度增長,但在2009年的財政刺激政策下迎來經濟復蘇后,目前缺乏財政刺激政策的美國經濟在2011年和2012年都未達到約3%的潛在增長水平。
信用卡消費是反映美國消費者信心的一項實時指標,盡管美國月度消費信貸數據連創歷史新高,但這主要是由于大學學費節節攀高、民眾在經濟復蘇期更換汽車的壓制需求釋放所致,導致非周轉性信貸大增,而反映美國民眾信用卡消費的周轉信貸至今尚未回到2008年的水平,表明美國中產階級瘋狂刷卡購物的場景短期難現。
盡管美國私營部門已經連續37個月新增就業崗位,失業率也降至7.6%的4年低點,但失業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并非就業崗位充沛。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很多求職者因為飯碗難找而退出了求職大軍,美國目前的勞動參與率僅有63.3%,低于經濟衰退前的66%,在過去12個月中,美國月均新增就業崗位16.9萬個,如果美國的勞動參與率恢復到經濟衰退前的水平,美國至少要每月創造25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失業率才能保持不上升。
上述“溫差”提醒我們,看待美國當前經濟復蘇有必要多幾分冷靜,多幾分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