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元證券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國元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元創新投資”),向國元證券二股東國元信托購買價值2.1億元的信托產品。
2013年,預計這一數字將達到14.05億元。
國元證券的這種投資,是建立在子公司國元證券(香港)自營業務2011年虧損嚴重之下做出的調整策略。加碼固定收益投資,在政策開放的背景下,選擇購買近幾年大熱的信托產品,無疑能夠增厚業績。
然而,這種投資也受到了諸多質疑,最大的就是券商如何在政策放開下,對信托產品投資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而且,在券商創新呼聲此起彼伏下,信托投資就創新意義而言,并未有太大貢獻。
自營瞄準柜臺產品
“國元(香港)自營業務在2011年虧損嚴重,這迫使國元證券在去年做出調整,加大固收的投資”,一名深圳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2011年,國元證券自營業務規模擴張,利潤卻僅有3050.52萬元,同比下降高達87.43%。浮虧的原因,公司歸結為海外市場的“頹敗”,國元證券(香港)虧損9589萬元所致。
據記者了解,國元證券的自營平臺當時主要分為母公司的自營,以及在香港的子公司。國元證券香港子公司雖然擁有經紀、資管等牌照,但多年來最能為公司貢獻業績的,還要屬自營業務。
不過,就是這塊“搖錢樹”般的業務,在2011年卻遭遇滑鐵盧。屋漏偏逢連夜雨,時逢A股市場低迷不振,雙重因素直接導致國元證券在當年的股票市場上的投資收益浮虧3420萬元。
而國元證券為彌補虧損做出的調整,首先是擴大自營的規模,進而減少權益投資、做多債券。于是,就有了前述自營比例發生的變化。
做出調整的國元證券,2012年逐漸走出陰影。
據國元證券2012年報,其實現自營業務收入29175.97萬元,同比增長399.12%;自營業務成本1711.43萬元,同比下降38.77%;自營業務利潤27464.54萬元,同比增長800.32%。很明顯,2012年自營業務增長迅猛。
“國元證券和很多券商一樣,去年自營把握住了債券牛市,規避了動蕩的A股市場。不過,公司的風格在去年也比較謹慎,導致收益率低于同業”,前述深圳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國元證券在計算自營收入時,未計入稅前虧損的規模也在增加,這無疑放大了盈利的不確定性”,一名北京的分析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一般而言,自營收入分為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資產減值,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稅前變動凈額。以2012年上半年為例,國元證券未計入的稅前虧損達2.08億元,環比增加15.3%,盈利的風險性其實并未完全釋放。
“自營要賺錢,只有股票、衍生品、固收等3個途徑。A股行情低迷,股票要賺很難,衍生品主要靠股指期貨,風險大非?简瀳F隊,只有固收是比較穩妥的”,上海一名券商自營人士告訴記者。
而去年自營新規的出臺,也擴大了證券公司參與固定收益市場的產品范圍。
2012年11月,證監會公布《關于證券公司證券自營業務投資范圍及有關事項的規定》,稱券商自營的投資范圍從原先的交易所市場、部分銀行間市場,擴大到銀行間全部市場、金融機構柜臺。至此,券商自營的投資范圍,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擴張。
“這個新規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了機構柜臺這個場外市場。券商可以用自有資金投資銀行理財、信托等產品,而且品種和比例未受到限制,當然這些投資在計入各項指標時,應該會放在固收名下”,前述北京分析師告訴記者。
新政出臺后,國元證券迫不及待地成為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
2012年10月,在自營新規還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國元證券就全資設立國元創新投資,投資范圍就有意向定為金融柜臺產品。新政落地后,國元證券又在今年年初宣布向國元創新投資增資15億元。
緊接著,國元證券于本月發布公告,稱公司在2012年底已經通過國元創新投資買入信托產品2.1億元,并預計在今年交易金額不超過14.05億元。而國元證券投資的這些信托產品幾乎都為國元信托發行,由于國元信托是國元證券的第二大股東,因此構成關聯交易。
至此,國元證券的自營平臺分為自營部門、香港子公司相關部門、國元創新投資。它們分別投資國內場內市場、海外市場、國內場外市場,各司其職。
另類投資國內剛起步
國元證券買入二股東的信托產品,掌聲與質疑并存。
券商買信托產品,最大的好處是信托產品收益高,有益于增厚自營收入。由于股票、衍生品投資風險較大,債券投資的收益率又相對固定在8%左右,10%左右回報率且“剛性兌付”的信托成為了近幾年資金追捧的熱點。
不過,如何對這種投資進行風險控制,目前也擺在了證券公司面前。
“信托產品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面重視,券商投資信托,等于是把部分風險敞口也放在了自己這里,并且這種投資現在看不出有什么限制,有效的風控手段有待建立”,前述深圳分析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除國元證券外,目前國內券商成立另類子公司的,除了國元證券的國元創新投資,還包括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的海通創新證券投資有限公司、廣發證券的廣發乾和投資有限公司、光大證券的光大富尊投資有限公司、東吳證券的東吳創新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東北證券的等公司。此外,東北證券也于今年初發布公告稱將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
“另類投資子公司做衍生品需要充足的資本金,所以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非常有優勢,但衍生品市場面臨的問題太多,如人才較少、政策不夠開放、流動性不足等。說白了,現有的蛋糕太小”,前述上海券商自營人士向記者表示。
該自營人士還說,“自營業務說簡單點就是確定規模、資產配置、風險閥值等3條線。券商要創新,增強主動管理能力的同時,得并重風險管理。但自營投資信托,除了增厚業績,對創新的意義似乎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