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LG、奇美、友達等6家知名面板企業,因在2001年至2006年間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而被國家發展改革委予以處罰。
據了解,通過定期召開“晶體會議”,涉案6家企業相互交換液晶面板市場信息,協商操縱液晶面板價格,此行為嚴重損害了大陸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按照《價格法》相關規定,國家發展改革委對6家企業進行經濟制裁,處罰總金額達3.53億元。
長期操縱面板價格 重創國內相關產業
在長達6年的違法期內,三星、LG等涉案企業牢牢把持著面板市場支配權,使該領域淪為賣方市場,嚴重制約著中國彩電產業的發展。
據統計,2001年至2006年,面板成本約占彩電生產成本的80%左右,但由于液晶面板生產線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國內彩電企業極少涉足上游面板產業,時至今日仍以進口面板為主。缺乏在上游面板領域的話語權,導致國內彩電企業嚴重依賴三星、LG等外資面板企業,也給后者濫用交易支配權提供了機會。
某彩電企業抱怨稱,“他們說怎么漲就怎么漲”。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指出,自2003年開始,幾大面板企業產品價格漲跌幅度、頻率和周期高度趨同,面板企業操控面板價格的情況十分明顯。遺憾的是,習慣了靠營銷驅動發展的國產彩電企業對此敢怒不敢言,只能自己消化面板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
三星、LG等壟斷面板價格的行為,一方面變相掌控彩電成品企業的發展命脈,同時也給國內液晶面板產業造成嚴重沖擊。自2007年開始,液晶電視逐步取代CRT電視,但在此之前,液晶面板市場已經因壟斷競爭出現了“先入為主”的局面,國內面板企業在需求爆發的關鍵時期錯失良機,直到今天仍未從虧損的陰霾中走出來。
事實上,近幾年隨著液晶面板需求量大幅攀升,國內液晶面板商和外資企業同臺競爭的生存環境已經形成。為推動國內面板產業發展,自2012年4月1日起,國家將進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關稅稅率從3%提高至5%,加之本次國家對境外六大面板企業價格壟斷處以高額罰款,進一步釋放出液晶面板市場將更加注重營造公平競爭的信號。
壟斷致品質下滑 倒逼彩電商進軍上游
面板是液晶電視的最重要部件,但伴隨三星、LG等對面板價格的全面壟斷,企業非但不愿向整機企業履行3年保修承諾,自身也放松了對品質的把控,致使彩電液晶屏質量和售后投訴成為消費熱點。
以三星為例,各地消費者集中投訴稱,在2007年和2008年購買的LA系列三星電視出現“黑屏”這一相同毛病。技術專家認為,三星該批次電視裝備的液晶面板或存在嚴重的質量缺陷。另外,在2011年,三星也被曝光使用臺灣屏冒充原裝屏,通過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
負面效應使消費者不再盲目迷戀外資屏幕,也促使部分彩電企業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面板領域,避免受制于人的尷尬。“進軍上游液晶面板產業是國產彩電品牌的唯一出路。能力夠不夠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沒有勇氣的話,那只能坐以待斃了。”產業經濟觀察人士梁振鵬說。
據悉,不少彩電企業已經意識到,介入上游,可以較早獲得技術支持,從而在終端產品的準備上不落后于對手,贏得市場主動權。早在2009年,彩電廠商創維就開始著眼于上游產業鏈,并抓住與LGD的合作機遇,涉足到面板產業。與此同時,TCL則聯合深超科技投資245億元成立華星光電,依靠自主創新、自主建設高世代面板線,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彩電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
2012年,TCL又實現和三星的結盟,雙方共同成立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公司。創維則以10%的注資占比,與LGD成立“樂金顯示(中國)”合資公司,重啟廣州8.5代面板生產線。通過向上拓展產業鏈,國內兩大彩電制造商對國際面板廠商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
布局下一代面板技術 警惕新一輪壟斷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處罰是針對2001年到2006年間液晶面板價格壟斷事件而實施的,而面板技術的升級換代突飛猛進,傳統的TFT-LCD顯示屏已經開始向OLED顯示屏演進,特別是從2013年起,憑借先進的OLED面板技術,三星和LG將陸續推出OLED電視,在把握下一代顯示技術方面,三星和LG已經掌握了主動權。
業內學者普遍呼吁,對OLED產業有必要進行前瞻性技術布局。2012年4月,三星蘇州面板廠升級至8.5代線的申請獲得國家批準,與此同時,LGD廣州8.5代線也相繼開工。業界認為,這兩條生產線主要用于生產OLED產品,或者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調整至OLED生產線。顯然,三星和LG已經開始為OLED電視時代的到來做好“屏幕”準備。
已經有彩電企業開始擔心,“目前只有三星和LGD擁有OLED面板產業化能力,需要警惕兩者在OLED面板領域繼續操縱價格的可能。”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相對涉案企業的銷售額來說此次處罰額度并不高,但卻對價格違法行為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也傳遞出國家打擊價格壟斷的信號,未來想繼續壟斷面板價格的違法成本將大幅提升。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從國家反壟斷法實施后,面板行業步入低谷。創維營銷總經理劉耀平表示,2009年后,面板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面板企業想繼續操縱價格已不大可能。
郝亞斌認為,發改委此次出手,不僅對家電企業有利,對國內液晶面板企業也有好處。但他同時也強調,液晶面板主要依賴進口的情況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中國家電企業、面板企業應加強創新爭取市場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