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試水股指期貨 A股“做空時代”雛形初現
|
轉融券靜待發號令
|
|
2012-12-12 作者:記者 吳黎華 趙東東/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隨著信托公司股指期貨交易開閘,轉融券業務的穩步推進,A股徹底告別“單邊市”、迎來做空時代的跡象正在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 上周,隨著“中融-融期集合資金信托”產品發行的正式啟動,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開始試水股指期貨業務。近期,隨著中信信托、中融信托以及長安信托股指期貨業務資格獲批,從去年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開閘至今,已有8家信托公司獲準參與股指期貨交易。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盡管由于在IT系統、合規和風控存在短板,再加上相關人才欠缺,多數信托公司對開展股指期貨業務持謹慎態度,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目前國內資本市場格局下,股指期貨成為信托行業證券投資信托業務唯一、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通過合理運用這一工具,證券投資信托產品可以規避系統風險,保持收益的穩定性,有利于改善產品的資源配置,加強其風險管理能力。而在此前,基金已經獲準投資股指期貨,三季報顯示,博時、國泰等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正在逐漸參與期指期貨。有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公募基金雖然在股指期貨上的投入不多,但目前正在研究完整的套期保值模式。 與此同時,《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被投資者視為另一大做空利器的轉融券,目前也正在進一步的推進之中。盡管此前證金公司明確表示,轉融券試點年內不會推出,但據了解,參與轉融券業務試點的券商日前再次進行了聯網測試,從交易系統來看,目前轉融券已經完成了前期的準備。一位參與試點的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測試的情況來看,可以說轉融券已經基本準備就緒,但他認為,考慮到穩定市場的因素,轉融券肯定要延遲一段時間才能推出。 一直以來,盡管先后推出了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業務,在一定意義上使得A股告別了“單邊市”的歷史,但從此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股指期貨還是融資融券業務,都并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做空機制的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轉融券機制推出后,證券公司從事融資融券的杠桿系數明顯放大,該業務規模有望顯著提高。目前,兩市融券標的主要由包括上證180指數成分股及深市98只流通市值不低于8億元的標的證券組成,正是這些相對優質的企業承受了A股市場中絕大部分的做空壓力。業內人士認為,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融券標的應當充分放開,使得投資者可以充分選擇質量較差的企業做空獲利,有效改變當前市場“劣券驅逐良券”的不合理現象。 瑞銀證券認為,轉融券推出后,融券的標的物將顯著增加,融券的規模將大幅提升,融券的成本將明顯下降。A股市場的交易規則將向成熟市場的方向邁出一大步。我們認為轉融券本身并不會改變企業的真實價值,轉融券有利于提升目前A股的價值發現功能?紤]到融券收益之后,許多大盤藍籌公司每年的現金回報率應有顯著的增加,對政府養老金、保險公司和企業年金等長線投資者吸引力應會明顯提升。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