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颶風“桑迪”過后的思考
      2012-11-01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在美國當地時間29號的晚上,“桑迪”在美國東海岸登陸,目前已導致了多人傷亡,并且引發大面積停電。目前的最新動態是“桑迪”在北京時間的31號晚可能會改變行動方向,折回紐約州西部,預計將給當地再次帶來大量降雨。“桑迪”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破壞力?颶風造成的損失會有多大?從“卡特里娜”、“艾琳”再到今天的“桑迪”,在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的情況之下,從應急的角度來看,如何才能夠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評論員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專家劉鐵民、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幾十人死亡,上百萬戶居民遭斷電,颶風“桑迪”重創美國東海岸,颶風造成的損失究竟有多大?極端天氣災害給人們敲響怎樣的警鐘?
        美國當地時間29號晚上,颶風“桑迪”以每小時49公里的速度呼嘯登陸新澤西州,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2級,颶風帶來了狂風暴雨,不少沿海城鎮的街區道路被翻滾的海浪淹沒。隨后距颶風登陸地僅10公里的大西洋城水電中斷,交通陷入癱瘓,城內的12家賭場全部關門歇業。三萬居民被強制疏散。
        當地居民:我也覺得很難過,我從小在這個社區長大,我愛這里和大西洋城,風暴把這里很多東西都摧毀了。
        距大西洋城60公里的紐約,也是受桑迪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在長島等沿海地區,大風掀起了近4米高的巨浪直拍海岸。暴雨造成紐約城內積水,曼哈頓下城被淹,包括地鐵在內的公共交通陷入癱瘓,直到30號早上還沒有恢復。
        當地居民:昨晚(29日)我們看到了這條街的樣子,我們看到大水向我們涌過來,那畫面真像電影里面演的。真令人難以置信。
        在“桑迪”登陸時,曼哈頓下城的東部地區一個變電站突然發生爆炸,火光四起。紐約有四分之一地區斷電,約70萬戶家庭和商店受到影響。
        當地居民:沒有電池,沒有報紙,我不知道還有些什么能用。
        “桑迪”來襲,美國東部大片地區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劣。在馬薩諸塞州部分沿岸地區的房屋和船只嚴重損毀。
        颶風帶來的不僅是狂風暴雨,由于風暴北部和冷空氣相遇,弗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發生了這個季節罕見的暴風雪,暴雪和降溫讓許多當地人不得不倉促應對。部分學校也因此關閉,學生停課,許多商店被迫停止營業。
        當地居民: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你呢,準備好迎接大雪了嗎?
        孩子:我沒有。
        美聯社報道,截止當地時間30號上午,桑迪導致沿線各州至少39人死亡,810萬戶居民遭遇停電,超過100萬人被迫疏散撤離。
        交通方面,美國東部幾個主要機場上周末以來,已經有一萬多架次航班取消,此外紐約、華盛頓等城市的地鐵系統和公交系統30號依舊關閉服務,學校繼續停課。美國政府位于華盛頓的各部門除緊急救援人員外,都暫停了工作。紐約股市30號也繼續休市。由于災情嚴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新澤西州、西弗吉尼亞州等十余個東部州進入緊急狀態。
        據估計,颶風“桑迪”將給美國造成300億美元經濟損失,短期內將拖累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速。這將使得桑迪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自然災害之一。

        劉鐵民:“桑迪“颶風造成的損失一年左右才能恢復。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自然災害是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最大的威脅之一,而颶風又首當其沖,這主要是因為颶風災害的巨大破壞力,它會帶來洪水和暴雨。這次他們報道紐約地區那一帶的平均降雨量達到300毫米以上,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過去在國內遇到的一些所謂暴雨成災,平均不過100到200而已,就已經形成很大的災害了,從這一點上,他應該和海嘯差不多。你想一想,在很短的時間里,以幾米甚至是十幾米高的海浪瞬間就沖進城市,這個破壞力是相當可怕的。颶風往往會帶來城市的災害,比如說泥石流,房屋的倒塌,建筑物的破壞也會造成一些城市災害,所以它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破壞力人類是無法抗拒的。這次發生在美國東海岸的颶風,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關注?這一次颶風所登陸的地方主要的經過地區是美國經濟最繁榮、人口最密集以及政治最敏感的地區,所以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對美國經濟、社會乃至各方面的破壞力是無法估量的。
        一般我們講的幾百年一遇,幾十年一遇,它是一個概率的概念。它不是說過了一百年再發生一次,他們現在普遍不使用這樣的概率,為什么?因為現今我們的地球這樣的自然環境里,颶風這樣的災害已經成為比較常見的情況,而且美國是一年一遇,所以我們在給公眾說百年一遇、幾十年一遇,會造成一種公眾的誤解,認為這個風過去了就天下太平了。所以我們必須告訴大家,這個超級的颶風具體的破壞力,而且告訴公眾這樣的颶風過去之后,明年可能還再來,所以這樣就提高公眾對自然災害的風險感知力。目前,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300億,它是直接的,他對整個的經濟運行系統的影響,一般來說至少要半年才能恢復,而這個颶風應該在一年左右。你想想一年一個國家的經濟生活處于這種狀態。損失是什么呢?

        張鴻:這次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之一。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很多媒體說這是一次超強的颶風,美國人好像不習慣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反正這次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之一。美國有線電視網說,這次為什么會造成那么大的傷害?就是因為原來的颶風都是沿著海岸線然后沖到大洋里,這次是直奔整個海岸沖過來,是一個大直角,是直面沖擊,所以瞬間的破壞性很大。所以我們只能回憶《2012》、《后天》這種電影里的場景的傷害有多大。如果我們看這些標題,比如發電廠爆炸、汽車飄起來,地鐵里被淹了,還有億萬豪宅成危樓,白宮前的大樹連根拔起,三個核電站關閉反應堆等等這些,我們再配合《2012》和《后天》的那些畫面就知道,這種瞬間出來的傷害會有多大,包括紐交所,包括紐約整個城市的70%都癱瘓了。現在經濟學家說300億到500億的損失,可能還會增加,因為后期還有洪水還要修復等等。

        魏雪嬌:未來會公布有關損失的具體情況。

        (中央電視臺駐北美記者站記者)

        今天下午的時候,特拉華州的州長舉行了一個相關的發布會,我也問到目前損失的狀況,他表示目前無法估算,可能會在未來數日,進行一個公布。此外在下午的時候,我們也乘坐美國的軍用直升機,進行了航拍。其中在東部沿岸一些低洼地區,也存在一些非常嚴重的積水現象。我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數據,是有關于電力的情況,截止到今天上午的時候,大約還有四萬多戶的特拉華州的居民斷電。有的一些民眾甚至斷電達二十個小時,其中北部的斷電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張鴻:美國啟動了一切能運用的傳播渠道。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念一段,一個留美的北京女學生前兩天寫了一個帖子,你看了就能親身感覺到美國應急機制如何灌輸到每一個過程當中。等于在四、五天以前,新聞媒體和學校陸陸續續開始推動郵件,學校會把郵件發到每一個人的郵箱里,然后里邊就會有應急管理辦公室的網站鏈接,點開以后,里邊有中文、西班牙文等等。再點開以后,上邊就有告訴學校周邊附近災情,還會提建議,比如浴缸里蓄好水,以防止馬桶不能工作,還有買一些瓶裝水,以防自來水可能被污染,還有就是備好手電筒,不要被紐約平時燈火通明的假象欺騙了,手電筒很重要,因為很多地方斷電了,還有買好靠電池提供能量的收音機,因為這可能是你獲取信息的唯一方式。大家還記得5.12大地震的時候,咱們往災區撒收音機?因為那個信號是唯一的信號,他們沒法看電視,也沒法上互聯網等等。此外還有校工敲各自的窗戶,看你們的窗戶到底結實不結實,需不需要修等等,然后各個網站以及學校不斷地發送郵件。然后該走的就可以走了,就離開這個城市了。
        此前的“卡特里娜”颶風,當時美國的整個應急體系反應不過來,因為美國的應急體系是70年代建立的,而且這么多年也是在不斷地考驗了。吃一塹長一智,非常重要的一個塹就是“卡特里娜”颶風,當時可能是叫應急聯邦總署,它是劃到國土安全部,然后應急的政策要請示國土安全部,國土安全部再去找國防部,國防部再去派兵派軍隊,軍隊再去救人,把這些人從洪水里撈出來,但這樣一來已經好幾天過去了,所以事后他們也在反思。

        劉鐵民:“桑迪”吸取了“卡特里娜”颶風的經驗教訓。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知道在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的時候,造成了很嚴重的災害,尤其是公眾對這次救援活動非常不滿意,可以說是民怨鼎沸。那么原因是什么?我曾經上過那個被沖毀的大堤,那個大堤的堅固程度是無法想象的。它是鋼梁做骨架,然后用鋼筋混凝土鑄造的,這樣一個防波堤,他們以為不會有問題,過于自信。但是大自然的力量就在你過于自信的時候,它擊垮你的這種僥幸心理,所以“卡特里娜”颶風問題很多。第一就是對“卡特里娜”颶風所造成的破壞力風險估計不準,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當颶風發生之后,水漫全城的時候,開始撤離公眾就已經來不及了。
        對于自然災害,惹不起,可以躲得起,這是他們基本的原則。比如說癱瘓,實際上它就是終止了有危險的所有活動。比如居民的外出、公眾聚會終止了,表面看是癱瘓了,實際上就說“卡特里娜”其中有三條經驗。“卡特里娜”颶風之后,國家專門組織150名科學家在總統科學顧問的領導下,做了一個“卡特里娜”颶風調查。在這個調查報告里,他們著重指出是什么?是認為美國應對颶災的能力明顯不足,主要表現有系統脆弱性,他提出了三條修改意見。第一取消由總統宣布緊急狀態,地方政府如果出現危機,地方政府的首長可以宣布。第二,在應急的管理程序中,特別強調對颶災的準備。第三,就是民談,他們認為每個公眾、每個家庭、每個個人的應急準備,甚至比國家的準備都重要。所以在這一次“桑迪”颶風的對抗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些經驗的教訓由于變成了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所以它的應對災害的速度和質量是有所改進。自然災害有迫害的一面,但也有人類主動的避讓的一面。
        此外,高速公路有時限的開放,比如在疏散期間,它實行有限交通管制。比如單向通車,比如向危險地區的所有的關卡全部卡死,比如說低洼地區,沒有公眾活動的地方全部卡死了,危險地區就限制了。但是在颶風已經來臨的時候,對公路交通去實行管制,但是往危險地區所有的道路,比如低洼地區、風暴的核心地區,一律實行交通管制不得進入,所以不是簡單地一個關或者是開的問題。

        張鴻:我們的預報體系應完善成制度化行動的安排。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其實我們看到美國的應急管理體系也是在不斷的完善過程當中,我們叫吃一塹長一智,那“卡特里娜”颶風是一塹的話,那這一塹不僅僅是美國人的塹,它是全人類的塹,所以需要全人類來長智。但是智絕不僅僅是小聰明,必須得變成一個制度的制,它必須得變成一個體系。在我看來,比如我們的預報的體系還是有的,紅色的警報等等,但它如何變成制度化行動的安排,包括除了政府行動以外的社會體系的進來。

        劉鐵民:災害暴露了人類自身的脆弱性。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有媒體的報道說,災害暴露了城市的脆弱性,實際上自然災害能夠對人類造成傷亡,最主要的就是人類自身的脆弱性。地震、洪水、颶風不能直接殺死人,是由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因為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是因為工程投入不夠,還由于居民的公眾素質安全素質不夠,這些是真正造成颶風乃至其他自然災害傷亡最本質的原因。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我們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有準備的行為減少它的損失。我們如果充分的做好準備,進行很好的制度化建設,普遍的提高公民的素質,我們可以確信,我們可以把傷亡逼近零,甚至達到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指數回升 經濟反彈 2012-11-02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劍橋也缺錢? 2012-10-31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賣菜難、買菜貴,怎么辦? 2012-10-30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治堵:豈能一“限”了之? 2012-10-29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洋品牌:憑什么中國賣得貴? 2012-10-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在线精品自在视频观看 | 一区二区婷婷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领导玩丰满美女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A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