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京發布《中國100大企業》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107家最大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有可能惡化。其中,剔除來自政府部門的可能支持因素,包括中國國航、中國遠洋、河北鋼鐵、首鋼集團、天津泰達投資控股等17家企事業單位被評定為財務風險“極大”。 標準普爾此份報告中選取了107家中國大型企業,涉及15個行業,其中國有企業占總數的80%左右。“這些企業是國內最大的債券發債人、收入最高的企業以及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公司。我們評估這些企業的個體信用狀況,并未計入政府或集團特別支持。我們對中國大型企業的研究顯示,總體而言,中國領先企業的個體信用狀況較中國主權和銀行個體信用狀況為弱。”標準普爾指出。 具體來看,標準普爾指出,中國國航、中國遠洋、河北鋼鐵、首鋼集團、天津泰達投資控股等17家企事業單位被評定為財務風險“極大”;另有中國鋁業、中國中鐵、中糧集團、大唐集團、山東鋼鐵等33家企業被評定為財務風險“很大”;而107家企業中只有中國移動和中國石油集團被認定為財務風險“極低”。 標準普爾同時強調,從信用實力來看,電信及油氣行業是15個行業中最強的,競爭地位強勁且財務風險最低。與之相反,建筑及工程、煤炭和基建公司更為激進。金屬及礦業的大型企業的信用實力中等,但鋼鐵及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在針對中國國航財務風險“極大”的評價中,標準普爾稱,國航過去三年負債對總資本比率始終高于65%。資產負債杠桿性可能將保持在高位,因為中國國航可能通過增加借款來支付擴大機隊規模的開支。 中國遠洋此次也被警示財務風險“極大”。標準普爾稱,中國遠洋主要業務的盈利能力具有波動性且進行大量的資本支出。該公司盈利能力的歷史情況好壞參半,這反映在2009年和2011年出現經營虧損,因航運業周期具有波動性。該公司經營性租賃調整后的自由經營現金流在2011年大幅下降至負20億元,而2010年為正160億元。而其因出現經營虧損且為了支持擴張而增加借款。過去三年中國遠洋調整后負債對資本比率約為70%。 此外,大唐、國電、華電、華能和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也被列入財務風險“很大”的范疇,屬嚴重性僅次于“極大”的第二檔評級。其中中國國電集團過去三年的經營現金流對負債比率平均不到10%,負債對總資本比率約為80%。標準普爾認為,如果國電集團仍然主要通過負債來對其大規模的資本支出計劃提供資金,則這一比率可能將會進一步增長。國電集團2012-2014年計劃進行約980億元的資本支出,這一大規模的計劃將進一步施壓現金流收支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