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秦手機安全專家鄒仕洪日前告訴記者,智能手機竊聽軟件X臥底至今已累計感染手機近100萬部。這類竊聽軟件利用了手機的三方通話功能,在誘騙用戶安裝后,每次啟動時可在通話時插入一則波段,實際置于同一通話環境之中,從而在其中可以隨意聽取通話信息。鄒仕洪稱,由于X臥底成本低廉,且有多種盈利模式,盡管一再受到打擊,仍然存在地下銷售網絡。
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認為,利用智能手機竊密不是個別現象,目前已經形成龐大的黑色產業。
“竊聽風云”真實上演
記者在“蒙知曉大中華區官方網站”上,遇到了真正的竊密高手。記者通過QQ與“蒙知曉”工作人員張先生進行交流。張先生告訴記者,“蒙知曉”是著名竊密軟件“X臥底”的升級版,服務器在國外,可以在塞班、安卓、蘋果等智能手機上竊取信息,不會被任何殺毒軟件發現。
見記者有所懷疑,張先生告訴記者該軟件可以提供試用。記者在“官網”上下載了這個僅僅有27Kb的軟件。在按照張先生發過來的教程把該軟件安裝到安卓手機之后,記者發現,軟件列表里查不到這個軟件,手機上的殺毒軟件也沒有任何反應。
記者隨后按要求把自己的郵箱和手機號碼發給了張先生。在確認軟件已經安裝成功之后,張先生要求記者打開手機網絡連接,打幾個電話、發幾條短信試試。記者按其要求進行了相關操作,隨后張先生要求記者登陸自己的郵箱查看竊密結果。
記者打開郵箱發現,記者手機上完整的通訊錄、剛才收發的短信、記者的所在地以及剛才通話的錄音都已經被傳到了郵箱。有一段錄音甚至是記者在打電話之前的“環境錄音”,錄音效果非常清晰。
張先生告訴記者,“環境錄音”就是無論被竊聽者是否在通話中,只要操作者向被竊聽手機發送短信指令,就可以隨時竊聽周圍的聲音,而被竊聽者根本收不到這條短信,也絲毫不會察覺。這意味著即使手機處于待機狀態,記者身邊的聲音也可以隨時被監聽。竊密程度之高,令人毛骨悚然。
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只是軟件功能的一部分。對于不同的操作系統,該軟件能竊取的內容并不相同。對于安卓手機,該軟件可以竊取的內容有通話錄音、環境錄音、短信內容、定位信息、電話簿等;對于蘋果手機,該軟件除無法竊聽通話錄音外,以上其它內容基本能夠竊取。張先生稱,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軟件能竊聽蘋果的通話。
而對于諾基亞塞班系統,張先生稱該軟件不僅可以竊取以上全部內容,甚至使用手機拍攝的照片也可以立刻上傳。比如手機不開GPS也可以定位,你在哪里,在跟誰說話,說了什么,拍了什么照片,馬上都能知道,即使手機換了電話卡也都能繼續監聽。
張先生告訴記者,只要把軟件安裝到被竊密者的手機上,除了刷機,不可能把這個軟件刪除。這些竊取的信息會在有網絡連接時自動傳到指定郵箱;沒有網絡連接時自動存儲,只要開啟網絡連接立即上傳。因此除了流量會有所增加,不會有任何異常,而且就算發現了流量異常,也查不出原因。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記者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智能手機,如今已經變成了別人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而在我們的周圍,又有多少千里眼和順風耳呢?
產業巨大安全隱患叢生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大,承載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多,而相關的安全防范體系卻遠遠沒有PC那樣成熟,這就為惡意軟件竊取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
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告訴記者,利用智能手機竊密不是個別現象,目前已經形成了龐大的黑色產業。
史廣順認為,與竊聽軟件這種“小眾產品”相比,無處不在的惡意軟件才是智能手機信息安全真正的威脅。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鄭侃告訴記者,手機定位一般是靠GPS和基站定位結合進行,GPS定位精度高,但是室內無法接收信號,基站定位精度低,但是受環境影響小。由于每個基站都有自己的編號和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通過分析手機信號,惡意軟件很容易就能竊取手機的位置。
南開大學信息安全系主任賈春福告訴記者,從軟件開發角度講,由于安卓系統的開放性,竊取手機上的個人信息沒有任何技術難度。目前沒有相關的行業規范,規定什么信息可以讀取,什么信息不能讀取,讀取什么信息一定需要通知用戶,在這方面,完全依靠軟件開發者自律。
史廣順告訴記者,智能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些修圖軟件、游戲軟件等和地理位置毫不相關的軟件,也會收集我們的地理位置信息。這些信息被后臺收集起來之后,就可以用來分析智能手機用戶的分布區域和活動范圍,從而售賣給對這些信息有需求的商家。
除了這些竊取信息的惡意軟件,許多正常軟件也由于暴露了個人信息,從而產生一定的社會危害。史廣順告訴記者,微信、陌陌、街旁等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服務的軟件如今非常流行。很多年輕人使用“陌陌”和周圍的陌生人搭訕聊天,使用微信查找誰在附近,由此導致不少年輕女性被不法分子侵害。
行業規范需盡快建立
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告訴記者,惡意軟件收集、竊取用戶信息的行為已經嚴重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亟須相關部門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史廣順認為,治理惡意軟件,首先要治理行業不規范的現狀。對于品類繁多的應用商城,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予以規范,應用商城經營者也應加強自律,嚴格審查各類軟件。同時,對于軟件讀取個人信息的行為,也應加強規范。與地理位置無關的軟件,不可以捆綁讀取位置信息的條件;與地理位置有關的軟件,開啟讀取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務需經用戶授權,用戶具有不開啟該服務的選擇權;嚴厲打擊不經用戶授權,讀取用戶位置的行為。嚴格限制軟件讀取用戶通訊錄、通話記錄、短信記錄等私密信息;對于不經用戶同意,后臺竊取用戶通話錄音、環境錄音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
賈春福認為,除了更加嚴格的監管,用戶加強防范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用戶應盡量在正規渠道下載軟件,不要因好奇等原因下載各類稀奇古怪的軟件,更不要隨意刷機。一旦發現某軟件有后臺上傳信息的跡象,一定要將該軟件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