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m0uk4"></tt>
  • 
    
    1.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八):養老金會陷入支付危機嗎?
      2012-08-31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您知道自己每月工資中有多少被拿出來交了養老金嗎?您清楚您交的養老金都存在哪里?在做什么嗎?您能算明白您退休以后究竟能領多少養老金嗎?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評論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養老金到底有沒有缺口?這個缺口到底應該怎么補?
        8月2號,審計署公布了《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對中國百姓的保命錢做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被審計社保資金總共有18項,除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外,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三大類,年末累計結余總計31118.59億元。把社保的一本大帳拿出來一一盤點,不但摸清了家底,也讓百姓的心里也有了底。不過,18項社保資金中最重要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否充裕、安全各方卻一直存在爭議。
        去年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1.9萬億元。
        人社部今年6月份發布的《201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6895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2765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9497億元。
        明年中國養老金存量缺口18.3萬億元。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針對媒體的質疑,曹遠征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18.3萬億缺口是存量。1.9萬億元的現金流量有結余不代表沒有虧損!
        中國養老保險空賬2.2萬億。
        中國社會科學院即將出版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額為24859億元,而參與試點的遼寧、江蘇、山東等13個省份共積累個人賬戶基金只有2703億元,差額達到2.2萬億元。這個意義上的養老保險“缺口”被定義成了“空賬”。形成空帳的原因是,當前全國部分省份靠統籌賬戶不足以應對當期發放,只能挪用個人賬戶的資金,因此年輕人的個人賬戶無法“做實”。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養老金的需求測算存在不同的口徑問題。我們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繳納養老金?是測算企業職工,還是測算全體居民?是看當期支付額,還是看未來應支付的負債?目前政府的2萬多億元養老保險積累,主要是個人賬戶資金,解決近期支付職工養老保險金沒有問題,但企業高費率、個人空賬、養老基金貶值等問題,亟待解決。

        鄭秉文:厘清我們養老金的幾個組成部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中國加入養老金改革的企業,繳費公式全國一致,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統籌,還有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統籌這部分,作為你這個年齡沒有過渡養老金,統籌這部分拿的比例是根據你交納的多少來定的,你交的越多拿的越多,每交一年多一個百分點,交滿30年,退休后你拿的統籌養老金應該是你退休時候的社會平均收入的30%,如果交滿35年是拿35%。還有一部分是個人賬戶的錢,個人賬戶除139,在139個月里面,二者相加是你退休時候拿的錢。
        事實上,在中國目前通脹結合的條件下,制度下,大約就是這三部分財務問題。張鴻說的第三部分,是一個履行債務的貼現值,你到底應該攢多少錢?曹遠征他們的算法我理解就是,2013年隱性債務的貼現值,為什么有隱性債務?因為有現收現付的制度,就是這一代人養活父代,等你老了應該有多少錢?全國應該算筆賬,就是未來隱性債務,就是這一代你的子女最后應該給你多少錢,如果貼現在2013年是多少錢?每一年貼現值不一樣,2013年貼現值跟2020貼現值肯定不一樣,因為往后推的年頭越長,越久遠,人的活的壽命越長。每一年貼現時候不一樣,2013年貼現是多少?我個人覺得,曹遠征的算法還是靠譜的,18萬億,18萬億相當于2013年GDP的40%,不到40%。很多國家貼現值相當之高,有的國家是GDP的130%。
        貼現到2013年是多少錢,這是一個數。那么這個數它的意義在哪?意義在于什么呢?在于知道你這一代人,你未來的這個養老金支付總共應該積累多少錢,這是它的意義。那沒有意義的地方在哪呢?就是你實際上不用貼現這么多,貼現這么多干什么?攢起來給你這代人,給你自己留著給你現金,以后國家不負擔你,從這個角度講沒有意義,因為不用貼現的。

        張鴻:一定要算清楚自己未來的養老金能有多少錢(《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我身邊的人大多數不知道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錢,體制內的公務員大概知道。因為替代率,退休之后拿的錢和現在的工資比大概是80%,90%,工作年限高拿到90%,大概一測算就知道了,現在拿6000塊錢,打個折5000左右,大概知道。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因為各種的繳納的層次,體系都不知道,尤其是農民工,到時候的替代率,包括未來可能要通脹,你實際購買能力這個比都不清楚。
        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清楚有沒有缺口,爭論起來也各有各的說法,學者有學者的說法,官方有官方的說法,這種爭論有益,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到底有多大的窟窿。我發現有幾種不同口徑的計算方式,一個是當期的收和當期的交,咱們年輕人現在給我們的父輩交著養老金,他們現在退休,直接從我們這現收現付,從我們交的錢里面他們領,這個就是收支,這個現在沒有虧空,但是這里面有大量的財政補貼,所以也有點危險。還有一個,因為個人賬戶沒有做實,所以理論上應該累計的這個當期的收入和實際上我們累計當期的收入,這里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還有就是,曹遠征他們做的那個報告里,他提的其實是什么呢?大概類似于,如果你要養老的話,那么你現在要攢夠多少錢?500萬?1000萬?不同的算法,把我們未來需要養老的錢全都算到現在,是18點幾萬億,看著挺嚇人的,但也是一種計算方式。我覺得種種計算方式能夠讓我們理清這里面到底有多少窟窿,反而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我的判斷是短期來看,我們收支沒有問題,長期挺嚇人。

        鄭秉文:要讓養老金能抵御通貨膨脹 收益率要高于CPI(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現在不敢用窟窿這個詞,因為說不好可能被大家誤解,一旦誤解就會受到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很可能招來一些麻煩。我干脆就說說中國的養老金財務問題,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巨大的隱性債務,現收現付制條件下有隱性債務的存在是必然的,隱性債務實際上無須現在貼現,現在貼現沒有意義的。再一個方面,你如果計算一下也是沒有壞處,可以摸摸家底,未來需要多少養老金,這些養老金告訴你的國民,等你退休以后國家需要多少養老金給你,讓所有的國民與國家同甘共苦,大家有憂患意識,也是有好處的,F收現付的制度特點是債務是隱性的,一代人養活一代人,等你年輕這一代,等你老了以后,你的兒女們,他們那一代養活你,他們欠你多少錢,算一下,我覺得有憂患意識有好處。
        全世界養老金有兩種,一種是現收現付制,就是說年輕的,工作一代交錢養活已經退休的這一代,錢收上來,直接支付給老年人了,這就現收現付。這種制度有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考慮到投資體制,收上來就花了,另外還有一個什么好處呢?就是它這個可以抵御通貨膨脹,你如果攢10年錢,如果有通貨膨脹就吃掉了。但是這個制度同樣也存在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說,它不能抵御老齡化。如果人一代人比一代活的時間長,工作一代就苦了,需要交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制度面對老齡化束手無策,這是一大類。還有第二類,是積累制,每個人都有一個賬戶,放到賬戶里存起來,老了以后花自己的錢。在這種制度下抵御老齡化,跟國家沒有關系,賬戶離退休的時候就這么多錢,你的身體是否健康你看著辦,你要是攢的多就多花,攢的少就少花,你可以自己燙平你自己的終生的收入,跟國家沒有什么太大關系,這是積累制。這個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抵御老齡化,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它不能抵御通貨膨脹,所以應該有個良好投資體制,能抵御通貨膨脹,收益率應該高于CPI。

        張鴻:特殊性的窟窿是養老金的財務問題(《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現在現收現付,自己交的養老金分兩塊,一塊是統籌,一塊是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不是現收現付。我們現在是企業給你交了工資總額的20%養老,個人交8%。個人理論講,你個人存的,未來取你個人得,統籌的是統籌的這一塊,你未來也是有一個比例,但是現在,因為中國剛剛開始實行這個政策的時間不長,不像發達國家已經很多年,中國老齡化剛剛開始,所以個人養老賬戶里改革前的這些人,他是沒有賬戶的,所以這個窟窿怎么辦?就得財政補貼。
        我們現在的個人這個賬戶里的錢被直接花掉了,雖然你的個人賬戶里面有你交的錢,但是是一個名義上的錢,已經被花掉了,這就造成了一個窟窿。還有就是,我們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有一些提前下崗的,這時候政府已經承諾給錢,也需要政府的補貼給,也有一些虧空。還有就是,最近這些年有一些集中繳納的,比如說快退休了,就把我這個賬戶欠這么多年的錢全部交了,馬上退休就可以領養老了,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例子。這樣會造成什么?這造成了他其實繳納少,享受的多一點,所以他也造成一部分的虧空,這應該是中國剛剛開始老齡化的時候,養老剛剛開始改革的時候造成的一個特殊性的窟窿,叫養老金的財務問題,不叫窟窿。
        我們國家現在用的養老制度是什么制度?養老金的虧空我們怎么能夠補上?

        鄭秉文:做實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進程不理想(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國家1997年26號文件確定的制度,準確地講叫做通脹結合的這樣一個制度。什么叫通脹結合?我們國家把兩個模式合在一起,單位繳費20%是現收現付,個人繳費8%是完全積累制的,這兩部分結合在一起。對于當初的制度設計者來說,它是好心好意想把這兩個制度優點共同都具備了,然后克服共同這兩個制度的缺點,以柔克剛,這樣這個制度不就十分完美了嗎?非常遺憾的是什么呢?我們十幾年過來不是這樣,我們的制度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財務問題,我們現收現付這部分與發達國家同樣都存在的巨大的隱形債務,曹遠征說的18萬億,我估計是隱形債務,指現收現付那部分,現在說個人賬戶這部分,現在也存在一些問題的,就是通脹問題,這里不用窟窿,也不用缺口,還是空帳,保險在賬戶方面相當一部分是空的,絕大部分的賬戶是空的,沒有錢,賬戶是沒有的。個人賬戶當初引入賬戶的時候,制度設計者是非常清楚的,這個賬戶應該是有錢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覆蓋面的擴大,這么多人加入進來,這個記帳額越來越大,要想填補,給它填實需要的錢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那么現在,整個全國的記帳額是2500億,真實資產的是2700多億,那么賬戶名義資產大約是2250億,是名義資產,那么這個是記上賬,但是賬戶里沒有錢,這個錢也沒糟蹋,這個錢用來支付我們的父代,支付退休這一代。這個空帳每年變動的,屬于變化之中的。
        那么我們將來老了,未來年輕人交的補不上怎么辦?我也關心這個問題,我就是研究這個問題的。我的賬戶是空的,影不影響我的養老?我拿錢的時候是不是能有?這里出現第三個財務問題,就是當期工作人口它的繳費,與當期支付養老金之間的關系哪個大?是收入大,還是支出大?如果收入大,不管賬戶是怎么樣,現在是夠的,你以后夠不夠,要看人口結構的變化。在過去幾年里也是夠的,所以既然要是你當期收入達于當期的支出,不管你這個賬戶是空的還是實的,退休這一代有養老金發,這是個什么情況?第三個財務問題告訴你,當期的制度收入與當期制度支出相比,基本上是收入大于支出,全國來看是這樣,這是毫無疑問,并且全國來看,每年我的財政補貼很多的,前年是1954個億,去年底,2011年底2200多億,財政補貼非常大,不愁沒養老金,但是盡管全國來看,你的這個收入大于支出,可是打開各個省的數據看,有將近一半的省份是收入小于支出。
        比如2010年底的數據,我們有14個省加上新疆建設兵團,15個統籌單位收不抵支,盡管全國是收入大于支出,剩3000億,但有一半的省份收不抵支。為什么產生不平衡?第一個原因,在改革開放之前,有的地區承擔國家的重工業發展的重任,它的工人隊伍比較龐大,F在改革開放之后,他們需要的養老金比較多。第二個問題,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它的財政收入就好,繳費水平就多,所以它的收入大于支出。第三個問題,人口流動的原因,一般來說,人口流出地的財務狀況不好,因為流出的是青年人,都流到沿海一代,所以,當期收入少于支出,種種原因導致地方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我們這個賬戶的名義資產也是資產,比如說你存的錢在銀行待著嗎?如果趴在銀行里,這個銀行要垮掉了,必須貸出去。
        這個問題在哪呢?當初制度的設計者,它里面是應該有錢的,我們應該把它錢放實了,于是2001年開始,從遼寧開始進行試點,已經試到現在13個省份了,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這就是問題,我們以往13個省份11年的試點,我們的經驗是中央政府拿一些,地方政府拿一些,把個人賬戶做實,做到現在,這個進程不盡理想,我們13個省份到現在基本停了。沒有繼續擴大了。我們官方的表述我們還要繼續做實賬戶試點繼續下去,問題出來了,你如果真的要把賬戶做實了,你試點繼續試下去,問題又提出來了,你必須改革投資體制,讓你做實的資產能夠有很好的回報。

        張鴻:我們需要一個公平的養老機制(《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公平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養老是雙軌制,公務員,事業單位不用擔心,他們未來退休的時候拿的養老金,替代率遠遠高于普通職工,既然他們是財政投資,我們也需要財政填窟窿,我覺得要有一個公平的養老機制,我們起碼向那個目標前行,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未來這個大家在養老的時候,不要差異太大。

        鄭秉文:我主張不做實養老金賬戶(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現在空帳空到什么時候?如果做實錢從哪來,現在何去何從?我們制度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問題,面臨十字路口,無非一個是做實,一個是不做實,如果做實,現在2萬多億,這個錢從哪來?巨大天文數字轉型成本從哪來?恐怕方方面面的支持,比如中央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國有資產劃撥,再有可能甚至可以發行認購券。我作為一個學者,我主張不做實,因為做實以后要求制度技術的水平非常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七):養老無憂 "錢途"在哪? 2012-08-30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六)養老產業 能否淘金? 2012-08-29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五):農村養老 誰來保障? 2012-08-28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四):如何讓養老“不差錢”? 2012-08-24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明天我們如何養老(三):民營養老院難辦,怎么辦? 2012-08-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_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_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tt id="m0uk4"></tt>
    2. 
      
      1.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有码 | 亚洲激情视频欧美专区 | 久久伊人精品天天 | 日韩国产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