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在2012年兩會上,各地代表委員關于生態公園建設的提案引發媒體熱議。
來自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的錢遠坤在會上建議,支持神農架創建國家公園,搭建統一的政策平臺,保護神農架得天獨厚的生態系統。
錢遠坤認為,國家公園是目前國際公認解決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最好模式之一,通過建設國家公園,可以整合政策、資金、管理、人才等優勢,以國家的名義保護自然資源。
馬志偉建言,借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建設理念,著力打造昆侖國家公園,形成青海特色的經濟結構都會是一個重要的平臺。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地方認識到了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人居環境、生活質量、人均綠地率等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成為各地政府的工作重點。
實際上,生態公園集結了生態學和生態文化的核心思想,融合傳統城市公園、主題公園的優勢資源,強調綜合生態量的最大化。既對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過程進行了保護,又為市民提供了身心再造場所,突出了力推生態建設、惠澤于民的公益性。
以國內首家民營森林公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它開創民營資本成功運作國家森林公園的先河,被譽為東莞的“城市之肺”。它不僅保護近6平方公里的原始次生森林生態區,使園區森林面積覆蓋率達到了99%,公園投資方還在公園里建立了國內首家古樹博物館,而且在弘揚佛教文化、健康文化等諸多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珠三角生態和宗教旅游的奇葩。
然而,據了解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
公園負責人黃淦波表示:“盡管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將一如既往積極踐行國家推行的生態環境政策,砥礪前行,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生態建設成發展主流
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并表示,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成果,加強草原生態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嚴格保護江河源、濕地、湖泊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
對此,環境政策研究人士指出,對于環境保護,甚至對于政府行為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環境覺悟的提高,必然要求環境透明、環境民主、環境公正。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覺悟的提高,環境質量標準的提高是必然的。國家剛剛公布的新的環境質量標準,正是順應了這種趨勢和要求。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可持續,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成本和人民健康代價,納入經濟核算,實現綠色核算。此外,我們單純追求GDP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必須適應廣大人民群眾要青山綠水、呼吸新鮮空氣的強烈要求。我們目前的所作所為,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要對子孫后代負責,要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黃淦波說:“認真傾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充滿了信心,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作為東莞生態建設的重要載體,將一如既往積極踐行國家推行的生態環境政策,保護好園內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全面宣傳生態建設理念,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有關資料顯示,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尤其是原始森林維護著自然環境,儲存大量碳物質來保持氣候的穩定,通過對降雨和蒸發的控制調節天氣,并維持著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還能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涵養水分、保持水土、減輕自然災害等,僅熱帶雨林就為人類提供40%的氧氣所需,它們被稱作“地球之肺”。
因此,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龐大體系中,保護原始森林,加大植樹等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江澤慧說:“靜以修身。人要靜養,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森林也需要靜養,才能恢復自身機能的自然循環和再生長能力。”
江澤慧表示,“森林靜養”是指森林作為地球生物圈循環系統里一個重要的有機體,有其自身具有的生長周期和生長規格。不能因為短暫的經濟利益去砍伐,也不必因盲目再建而揠苗助長。作為政協委員,從保護生態環境到建設生態文明,從關注林業發展到提升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近10年來,江澤慧每年的提案都會涉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
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有關人士指出,破壞生態,就是破壞人類自身和自己的健康。必須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生態建設放在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長遠而迫切的任務,各個行業都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借鑒和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抓住歷史機遇,采取有力措施,在生活生產過程中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多渠道籌集專項資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樹立生態公園典范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于2005年批準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東莞市樟木頭鎮境內,園區總面積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是集生態觀光、娛樂健身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被譽為“南天圣地、百粵秘境”。
該公園曾榮獲“中國十佳休閑景區”、“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廣東大學生最喜愛的景區”等稱號;入選“廣東省服務業100強”,也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定的“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和“國際生態安全旅游示范基地”,集成就與光環于一身。
黃淦波介紹,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和十幾年的精心建設,觀音山的生態環境體系建設日臻完善,佛教文化、健康文化等旅游產業發展強勁,對當地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而,十二年前,觀音山只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青山。
1999年,樟木頭鎮石新村投資開發觀音山遭遇困難,工程停頓難以為繼。事業有成的儒商黃淦波應邀考察后,被觀音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蘊含的傳統文化深深吸引。他決定斥巨資對觀音山的生態環境體系、旅游產業等開發建設。
黃淦波認為,觀音山有生態美景,良好的佛教、道教等文化傳承,應該成為東莞的一張城市名片。他有責任把這件事做好,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
他也成為當時民營企業家投身森林公園建設的第一人。截至目前,黃淦波對觀音山先后投入和招商資金超過6億元人民幣。詮釋了知本、資本、資源的完美融合,使觀音山成為生態公園領域的典范。
據了解,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擁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森林生態區。園內云集了樟科、殼斗科、桑科、山茶科、大戟科、茜草科、蘇木科和蕓香科等科屬為主的植物資源,其中不乏國家保護的瀕危植物,如粘木、白桂木、蘇鐵蕨、土蠶霜、金茶花、野茶樹和野生龍眼等。有關統計顯示,園內現有各種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
為加強對生態環境體系歷史研究,觀音山建設了世界上首家以古樹收藏為主題的博物館,收藏了近年來出土的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古樹近百棵。在科學家眼里埋藏于地下的古樹標本是一部歷史書。通過對這些古樹年輪的研究可以獲得一部研究古代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遷的編年史和重要的科學依據。
為弘揚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公園建成時,擇極具靈氣的花崗巖,靠人工雕琢,歷時三載,終請成凈高33米、重達3000多噸的觀世音菩薩圣像。圣像雄踞觀音山頂,端坐須彌蓮座之上,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極具盛唐風采的石雕藝術精品。
此外,公園還復建了觀音寺,使百年前古寺景象重現,大悲殿、財神殿、古鼓樓、古鐘樓等已經建成,于觀音山間小徑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佛境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觀音山還長期致力倡導益民惠眾的健康文化,豐富城鎮居民的文化生活。從2004年至今,觀音山成功舉辦了八屆健康文化節。在這里,廣大游客可以體驗到頗具特色的系列娛樂項目,還有每天傾情奉獻的正宗少林功夫、吉祥佛教歌舞、飛車雜技等精彩表演。而且建園伊始,公園就為當地居民免門票,至今累計減免收入超過1億元,成為全國所有公園中收費制度中的一次創舉。
黃淦波說:“一方面逐步加大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投入,一方面堅持走生態觀光、文化旅游的發展道路,是公園發展的需要,也是游客的需要。發展中的一些惠民舉措著力體現佛教文化、觀音文化的精髓,為建設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對于聯結內地與國際、打造國際生態產業結構型公園典范具有重要的意義,開創了民營資本經營國家森林公園的先河,借助民營資本完成對森林的保護、防病、恢復以及原有的傳統文化挖掘等方面工作,其發展模式為全國各地其它生態公園建設提供了另外一種路徑參考,這對盤活占國土面積20%的森林地帶來說影響深遠。
發展瓶頸亟待解決
生態體系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森林遭到破壞將直接影響到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固碳功能、保健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化功能。
黃淦波表示,森林是人類的,它不屬于某一個人。我們在歷史的長河里只是扮演了它的一個保護者,而不是一個索取者。
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思想、有情感的民營企業,觀音山森林公園走在了時代前列,不但保護了森林,而且為各地游客參觀、游覽、休閑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起到了一種模范帶頭作用。讓我們更多的思考如何去保護自然與善待自然,如何去綠化祖國。
近年來,觀音山森林公園遭遇了發展挑戰。環保人士指出,至今,觀音山森林公園砥礪前行,始終秉懷保護森林及為后代留下一片凈土的心愿來做事情。觀音山森林公園的發展思路與做法應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它所遭遇的發展瓶頸也亟待解決。我們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給予呼吁與幫助。
黃淦波堅稱,無論如何,他將一直把觀音山森林公園的文化旅游事業堅持下去。
在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發展佛教文化、健康文化等旅游產業的過程中,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取得了長足發展。
“而近年來,觀音山森林公園遇上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發展的挑戰。”黃淦波說。按照國家林業局2007年批準的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公園內會展中心周圍的1500畝區域可進行旅游附屬設施建設。為保護生態環境,觀音山公園未進行開發。
如果按1:2的容積率進行建設,1500畝土地變性后可開發200萬平方米的商品房,若按每平方米獲利0.5萬元計算,利潤價值達100億元。此外,公園外西側還有一處20多萬平方米的果園,若按照1:5的容積率進行商業、住宅開發,此地塊的利潤價值也超過80億元。
權益保護須以司法制度保障
近年來,隨著民營企業在發展地方經濟中作用的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日益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一些地方已經就此進行專門立法,將切實保護民營企業權益作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朱征夫建議,關鍵是要加強對司法權的監督,杜絕司法權濫用,努力創造出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司法環境。
朱征夫表示,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甚至成為當地經濟的主力軍。
為此,他建議各級執法部門要進一步認識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意義。不折不扣地落實“非公36條”(《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廣大民營企業的承諾,把民營企業當做平等的市場主體,實現平等準入、平等對待和平等保護;加強對司法權的監督,杜絕司法權的濫用,努力創造出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司法環境。
黃淦波表示,盡管目前觀音山森林公園的發展壓力很大,但他對觀音山的未來前景依舊充滿信心。
黃淦波說:“2012年3月9日,省領導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來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約,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真正管用的、能夠有效制約和監督政府行政行為的好體制、好機制。這樣做就是要確保政府的權力真正在陽光之下運行,能夠接受人民、社會、方方面面對政府的監督。”
“這樣一來,民營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的行政體制空間將進一步拓展。尤為重要的是,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力度日益加大,觀音山森林公園遭遇的瓶頸將會被良好的發展大環境所打破。”黃淦坦言。
砥礪前行,也許在不遠的將來,觀音山在生態環境建設進程中再次續寫濃墨重彩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