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用來形容華商基金頗為恰當。2010年華商基金冉冉升起,旗下偏股型基金業績排名非常搶眼,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也迅速崛起壯大。然而幸福來得快,去的也很快。2011年,華商旗下基金下跌慘重。 綜合公司成立以來的情況看,四年半的時間里,華商基金累計讓持有人虧損1.14億元,但期間收取管理費8.87億元,其中給銀行托管費1.49億元。
“出生”在牛市前夜
華商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20日。一出生便碰上了A股市場的大牛市,但公司前期的發展還是過于謹慎,成立一年半后,即2007年5月公司才發行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只產品——華商領先企業。不過之后公司發展大大提速,2008年9月,華商推出了旗下第二只偏股型基金華商盛世成長。2009年以來的三年里,公司分別發行了2只、3只、2只產品。 截至目前華商基金旗下共有9只產品,其中偏股型基金6只,債券型基金3只,份額合計288.97億份,資產規模274.14億元,排第29名。 從規模來看,由于出生的在牛市的前夜,盡管新產品成立也僅是半年多的時間,但華商基金2007年末的資產規模還是一舉突破了100億元。 不過2008年由于A股市場傾瀉而下,公司的資管規模也瞬間縮水至不到50億元。2009年隨著A股市場的好轉,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又升至133.84億元。
業績冰火兩重天
從業績來看,華商基金2009年、2010年業績非常搶眼,其旗艦基金華商盛世成長經理孫建波2010年更是以35%的凈值增長率獲得年度股基總冠軍,創下除王亞偉外連續兩年挺入股基前三的記錄,被業界譽為“基金新一哥”。 除了華商盛世成長一舉奪魁之外,華商動態、華商領先企業等多只基金也進入同類基金前列,旗下股基平均收益高達27.7%,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管理基金規模迅速由2009年底的134億元,上升至2010年底的417億元,排名由第40位上升至第24位,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的華商基金下跌慘重,華商盛世成長從2010年的冠軍之位迅速下跌27.92%至同類基金底部,華商動態阿爾法、華商領先企業兩只2010年表現較好的基金更是分別下跌29.70%和32.23%至同類尾部,旗下基金全年收益無一為正(不包括2011年新成立基金),華商產業甚至排名倒數第三,管理規模大幅縮水至274億元,接近腰斬,排名下降至第29位。 華商基金的崛起與華商盛世成長的輝煌直接相關,“三劍客”的管理團隊也曾風光一時,而莊濤在華商盛世成長業績飆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左右,但隨著孫建波的加入,一時業內盛傳兩人投資風格出現分歧,而莊濤也從2010年中開始傳出離職消息但被否認,但最終仍于2011年9月份離職轉投中信產業基金。
四年半累計讓持有人虧損1.14億元
盡管2008年華商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并不大,但當年的虧損總額卻是拖累了公司成立以來的利潤表現。Wind統計顯示,2007年華商基金給持有人盈利了20.54億元,全部來自于當時公司旗下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產品——華商領先企業的業績貢獻。 華商領先企業成立于2007年5月中旬,成立時募集規模30.34億份,但到2007年底,該基金的份額已經增至82.82億份。不過隨后2008年A股市場的大熊市也讓該基金損失慘重,當年凈值大跌59.54%,在同類型的基金中幾近墊底。華商領先企業的虧損額度也高達72.52億元,致使當年華商基金虧損了72.48億元。 2011年中期,華商基金繼續虧損38.58億元。2009年和2010年,公司則分別盈利45.6億元、43.79億元。 總的來說,成立以來4年半的時間里,華商基金累計讓持有人虧損了1.14億元,但期間收取管理費8.87億元,其中給銀行托管費1.4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