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第一個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就帶來利好消息。2月1日公布的2012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比此前一月上升0.2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數,PMI的走強部分上消減了市場對于今年經濟增長可能大幅減速的擔憂,經濟學家們表示堅信今年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中金公司認為,1月的PMI呈現反季節上升主要得益于前期的政策放松。該機構發布的點評報告稱:過去幾年春節所在月份PMI一般顯著下降,但是今年春節在1月,PMI不降反升,顯示制造業增長的勢頭仍然比較強勁。我們認為,這主要反映前期政策預調微調的效應逐步顯現,特別是去年11月至12月的財政存款大量投放和信貸增加對制造業的擴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泰君安證券預測,鑒于2月PMI歷史上4次低于1月,3次環比上升,此外春節因素可能繼續影響其季節性波動,預計2月PMI將繼續回升。 對于PMI的持續回升,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這說明“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實現‘軟著陸’。” 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高于市場預期的數據表明,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以及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提振制造業的表現,同時即將開啟的新政治經濟周期也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上升的動力。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那么中國經濟在2012年的表現很可能高于市場的預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也表示:“繼上年12月份以后,1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升,預示中國經濟回調過程逐步趨穩。從上年12月份的投資、出口增速變化看,預計未來經濟增速仍將呈回調態勢,但趨穩的跡象將漸趨明顯。” 盡管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多方壓力,西方國家的所謂“中國熱”也在迅速降溫,但是主流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如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雖然強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壓力,但是反對2012年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說法。他認為,我們確確實實應該看到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累加,但是不會出現“下一個臺階”的問題。“臺階”恐怕從定量的角度應該是2個百分點,2012年中國經濟不會比2011年下降2個百分點。 這種信心主要來自于對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走勢的判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要看到盡管今年中國投資和出口的增長速度很可能比去年放慢,但是消費的增長有可能加快。原因包括兩方面:一是“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大體同步,預期五年間經濟平均增長7%,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大于7%。二是,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從2010年開始縮小,農民收入增幅大于城鎮居民,2011年繼續縮小。 農業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則重點分析了今年投資的走向,認為“投資大幅回落的風險較小。”報告稱,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會放緩,但不會大幅回落。另外,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繼續穩健增長,也會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形成支撐。 進出口情況也不宜過分悲觀。“外需不會弱于2009年。”劉利剛說,外需指標雖然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但近期下跌幅度小于預期,并可能通過貿易渠道對中國經濟的穩定起到正面作用。歐元區經濟盡管可能有所下滑,但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經濟不太可能出現像2009年那般的直線下降。受消費增長高于預期和通脹率下降提振,美國經濟信心指數得到恢復,美國經濟仍運行在從全球金融危機中逐漸復蘇的軌道上。 這種信心也來自于對政府穩增長動作將發力的判斷。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記者說,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大幅度的下滑,萬一有下滑傾向,“我推測政府會適當加快一點本身應該投資的基本項目,包括水泥建設,包括在建的一些鐵路工程,包括在建的保障房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