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質疑聲中前行
“那些在列車內,用雙手微妙地觸摸iPad,恍如自慰行為的人正在增加。”2010年7月,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狂扁蘋果iPad,稱iPad不能讓用戶獲得真正重要的東西。因為“誰都能獲得的根本不是重要東西”。
這種評價并不少見,在2010年1月喬布斯發布iPad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直接批評iPad“了無新意”,美國IT雜志《連線》的產品分析師查理·瑞爾列出了iPad的十大缺陷,包括不支持Flash、無USB接口、無GPS功能、不支持多任務功能、無攝像頭、無高清多媒體接口等。美國一家網站上還出現了一個“惡搞”圖片:喬布斯在發布會上手拿的iPad變成了四個用膠帶粘在一起的iPhone。
Gartner分析師肯·杜蘭尼表示,消費者并不認可攜帶手機、筆記本電腦之外第三種設備的想法,“用戶要么購買配置顯示屏較大的筆記本,要么購買顯示屏較小的手機,介于兩者之間的產品依然不受青睞”。
也許是受眾多媒體的負面評價影響,iPad發布后,蘋果公司股價一度下挫。不過,來自用戶的反應則恰恰相反,他們為了獲得iPad不惜徹夜排隊。
2010年4月3日上午9時,離iPad正式銷售還有數小時,但蘋果公司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零售旗艦店外排隊等候的消費者人滿為患。來自德國的里查德·古德伊爾為了能夠購買iPad,花50美元購買了一個折疊椅,于頭一天中午就加入該商店門前的隊伍中。排在第十位的27歲青年迪恩·瓦薩羅說:“我是個蘋果迷,以前我也做過同樣的事,蘋果正式銷售第一代iPhone手機時我就是一早過來排隊的。”他還稱,雖然自己已在網絡上預訂了iPad,但還是來排隊體驗這個過程。“上一次,我為排隊作足了準備,帶了水、食物等等。這次我決定什么都不帶,就帶了T恤和牙刷。”
在購買iPad的排隊人群中,還有一個超級粉絲——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沃茲,他的出現吸引了媒體的目光,他說要為自己太太的朋友購買兩部iPad。沃茲說,太太的朋友們有自己的老式電腦,但覺得太復雜,不太會用,“但iPad讓一切變得簡單,就像獲得了重生一樣”。
這不是少數粉絲的狂熱行為,而是群體行為的代表,iPad熱潮迅速蔓延開來。《華爾街日報》預言:“正如iPhone一樣,iPad也將徹底改變IT業界。”
一家媒體的評論員Raphael有些無可奈何地說,“蘋果粉絲們似乎有逆來順受的大肚胸懷,他們可以接受不支持多任務及Flash的手機,他們不在乎機子只能安裝蘋果認可的程序,無法更換電池對他們來說也沒什么大不了。那好,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美國《新聞周刊》的評論褒中帶貶,“喬布斯有一種非凡的能力,他總能炮制出讓我們離不開的東西,但在這種東西出現之前,我們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需求”。
《今日美國》則贊道:“iPad贏了!它能作為亞馬遜Kindle在電子閱讀器市場上的強勁對手,同時也將會在便攜式游戲機領域對任天堂和索尼造成威脅。至少,iPad重新定義了比爾·蓋茨一直以來只能當做夢想的平板電腦市場。”
iPad推出后不久,許多電腦廠商基于蓋茨平板電腦的痛苦回憶,采取了觀望乃至不屑一顧的態度,時任聯想全球高級產品營銷經理的麥克·馬哈普羅稱,由于用戶反饋不佳,聯想將不會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仍然堅持智能本領域的拓展,因為“用戶需要物理鍵盤”。
可是,喬布斯的iPad節奏徹底打亂了這些廠商的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