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融資難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甘肅省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協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雖然金融機構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但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民間借貸正在升溫。
這項調查以甘肅省平涼市中小企業為調查對象,從2010年11月起,歷時半年,收回的有效問卷251份,涉及制造、建筑、批發零售、采礦、農林牧漁、房地產、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行業,平均固定資產總額840萬元,平均資產總額2218萬元。
調查顯示,在當前造成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中,七成多的企業認為是“原材料漲價過快”,其次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生產經營規模擴張過快,分別占到55.8%和45.4%。由于資金緊張,近67%的被調查企業有融資需求,融資主要用來購置原輔材料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比例占到70%,其次是出于固定資產投資和更新技術的需要。這些中小企業普遍出現融資難,三分之二的企業向各類銀行申請過貸款,落實的貸款不到一半。
調查表明,金融機構仍是這些企業融資的主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民間借貸正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放貸筆數來看,信用社和農業銀行排在前兩位,2009年分別放貸66筆和53筆,而民間借貸已經排到第三位,達到25筆,超過四大國有銀行及農發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民間借貸主要特點是額度小,100萬元以下的貸款就有19筆,占總比數的76%。
甘肅省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協會會長金福存說,平涼市中小企業融資情況在甘肅具有代表性。有28%的被調查企業把民間借貸作為融資方式首選。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就近享受普惠金融服務,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增量有限,使民間借貸成為一種合理的社會存在。他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明確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政策界限,規范民間借貸資本的認定標準,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