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將在省內選擇1500個蔬菜種植大戶(企業、合作社)作為生產信息采集點,全面加強蔬菜生產信息檢測,破解“什么貴種什么,種什么什么便宜”的怪圈。 山東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孫繼祥介紹,根據山東省公布的實施方案,將在蔬菜重點區內選擇壽光市、金鄉縣、蒼山縣等15個縣(市、區)作為蔬菜生產信息監測基點縣,每個基點縣再選擇蔬菜種植面積排名前10位的鄉鎮,每個鄉鎮選擇種植面積排名前10位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生產大戶作為信息采集點。 蔬菜生產信息監測將采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監測每旬、每月、每季、每年的蔬菜生產情況,監測品種包括大白菜、普通白菜、胡蘿卜、黃瓜、大蒜等23種蔬菜的生產信息。 各市及各基點縣農業(蔬菜)主管部門要明確一名副局長分管信息監測工作;安排固定的專職或兼職信息員和鄉鎮信息采集員,負責蔬菜生產信息采集、審核匯總和報送。 據了解,生產信息監測缺失所帶來的盲目種植,是引發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國的蔬菜信息監測還單一停留在以市場價格為主的狀態,而市場價格往往反應滯后,等到價格波動了,農民再做出反應已經來不及了。在反復無常的跌跌漲漲中,農民叫苦不迭,消費者怨聲載道。 蔬菜生產信息監測體系建成后,將和市場價格監測體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農民理性安排蔬菜生產提供更及時的信息,也為有關部門宏觀決策提供更準確的數據,促進我國蔬菜的充足供應和有序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