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股市沖高6124點后,拉開了長期調整的大幕,滬深股市頻繁出現大幅下跌。
盡管在今年4月份,管理層連續出臺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等救市措施,這些利好也使得滬指一度從2990點攀升至接近3800點。但是市場僅僅維持了一個多月的上升態勢,就又再次掉頭向下,8個月來已下跌3000多點,最低達2729.71點,下跌幅度已超過55%,近日還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十連陰”下跌走勢。這次歷時8個月而且至今仍在持續調整和下跌的股市,被業內人士稱之為“A股史上的第7次暴跌”。 深入分析此輪股市大幅下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次貸危機影響的進一步放大,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邊緣,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國經濟增速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各國,世界經濟增長步伐預期放緩;同時,國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給全球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然后最近又響起了越南金融危機的警笛。很明顯,這些都使得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加,并且,這段時間對內地A股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香港市場、日本市場等周邊股市也波動頻繁,不可避免地引起A股市場的劇烈震蕩。 第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加,緊縮貨幣政策還將持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今年2月份CPI一度高達8.7%,雖然5月份有所回落,但依然在7.7%的高位運行。因此,為了應對嚴重通貨膨脹壓力這一當前的首要任務,國家實行緊縮貨幣政策的趨向短期內不會改變;另一方面,南方雪災、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對我國經濟基本面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CPI高企的同時,經濟增長又可能出現下滑態勢,使眾多人士對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預期產生相當的疑慮和擔憂。 第三,對能源實行反市場的價格限制措施。目前我國對能源價格實行嚴格管制措施,這使得在能源緊缺、油價屢創新高的情況下,能源類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遠遠落后于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據統計,2008年一季度,如果剔除石油石化、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增長達到49.61%,而這幾個能源類行業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卻下降了44.6%。而且,中國石化(600028行情,股吧)、中國石油(601857行情,股吧)這些能源類上市公司又是大盤權重股,經營業績的不佳致使它們成為股市下跌的領頭羊,加劇了股市的下跌幅度。 第四,國內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仍不規范。目前我國股票市場依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諸如一級市場新股發行制度不完善、市場化進程緩慢,二級市場上“大小非”違規減持、巨額“再融資”惡意圈錢等,而管理層沒有在規范股市上用足功夫,這也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理性恐慌性拋盤,加劇了市場的下跌和震蕩。 第五,由于這兩年A股股市行情瘋漲的透支。自2005年6月股市熊轉牛以來,雖然期間也經歷了幾次短期調整,但總體上是一路高歌、牛氣沖天,直到突破6000點的高位。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上證指數上升了5000多點,其增長速度和幅度令人咋舌。因此,前兩年股市的暴漲行情,遠遠超出了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較為嚴重地透支了行情。股市中形成了大量泡沫,這也加速了股市的調整和下跌。 |